党的建设

基础普法宣传·篇五

作者:内审法务部    文章来源:未知

日期:2021-09-08 11:27:06    浏览量:6610

内部控制视角下的财务管理
现金流是一个企业发展的动力源泉,与之相对应的财务管理活动是贯穿企业投融资活动和经营活动的主线。财务管理的绩效关乎企业的长远发展,关乎利益相关者各方的切身利益,关乎企业员工及其家庭、乃至社会的稳定和谐。
今天,我们从《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下称:《基本规范》)及其《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下称:《应用指引》)出发,探寻企业财务管理活动背后的机理和逻辑。
一、财务管理的背景与基调
(一)企业内部控制基调
企业内部控制基调包括制度规范的硬性要求和企业价值取向的弹性约束。主要从以下方面表现:
1.制度规范:经过讨论、完善和借鉴同行业或成功企业的管理办法制定适合本企业实际的、经过恰当层级管理人员和企业治理层的认可,在企业员工中广泛传播并熟练应用的财务管理制度。
2.企业价值观:包括董事会的经营目标和重点;管理哲学和经营风格;员工的诚信度、职业道德和才能;权责分配办法、人事政策等。
(二)财务部门组织架构
财务部门的组织架构包括部门设置和岗位职责。具体有:
1.部门设置:(1)企业应当对财务部门的职能进行科学合理的分解;(2)企业应当充分考虑财务部门在管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授予财务部门履行职责的必要权限。
2.岗位职责:(1)确定具体岗位的名称、职责和工作要求等,明确各个岗位的权限和相互关系。(2)企业在确定职权和岗位分工过程中,应当体现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的要求。不相容职务通常包括:可行性研究与决策审批;决策审批与执行;执行与监督检查等。
二、财务管理活动
(一)资金活动
企业资金活动至少应当关注下列风险:(1)筹资决策不当,引发资本结构不合理或无效融资,可能导致企业筹资成本过高或债务危机;(2)投资决策失误,引发盲目扩张或丧失发展机遇,可能导致资金链断裂或资金使用效益低下;(3)资金调度不合理、营运不畅,可能导致企业陷入财务困境或资金冗余;(4)资金活动管控不严,可能导致资金被挪用、侵占、抽逃或遭受欺诈。
(二)资产管理
企业资产管理至少应当关注下列风险:(1)存货积压或短缺,可能导致流动资金占用过量、存货价值贬损或生产中断;(2)固定资产更新改造不够、使用效能低下、维护不当、产能过剩,可能导致企业缺乏竞争力、资产价值贬损、安全事故频发或资源浪费;(3)无形资产缺乏核心技术、权属不清、技术落后、存在重大技术安全隐患,可能导致企业法律纠纷、缺乏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担保业务
企业办理担保业务至少应当关注下列风险:(1)对担保申请人的资信状况调查不深,审批不严或越权审批,可能导致企业担保决策失误或遭受欺诈;(2)对被担保人出现财务困难或经营陷入困境等状况监控不力,应对措施不当,可能导致企业承担法律责任;(3)担保过程中存在舞弊行为,可能导致经办审批等相关人员涉案或企业利益受损。
(四)财务报告
企业编制、对外提供和分析利用财务报告,至少应当关注下列风险:(1)编制财务报告违反会计法律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准则制度,可能导致企业承担法律责任和声誉受损;(2)提供虚假财务报告,误导财务报告使用者,造成决策失误,干扰市场秩序;(3)不能有效利用财务报告,难以及时发现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可能导致企业财务和经营风险失控。
(五)全面预算
企业实行全面预算管理,至少应当关注下列风险:(1)不编制预算或预算不健全,可能导致企业经营缺乏约束或盲目经营;(2)预算目标不合理、编制不科学,可能导致企业资源浪费或发展战略难以实现;(3)预算缺乏刚性、执行不力、考核不严,可能导致预算管理流于形式。
三、财务部门与其他部门协调与沟通
财务部门在开展日常工作中,离不开与企业内部各部门的协调与沟通,我们可以将信息交流、共享分为以下两种类型:
(一)横向:与职能部门的沟通
与职能部门沟通主要是用于满足日常经营管理需要,从而为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和经营目标、强化风险管理提供支持和服务。
(二)纵向:与业务部门的沟通
与业务部门的沟通主要是用于满足业务部门的专业能力、人才、资金等方面的需求,也是从财务部门的职能所在。
四、财务管理风险评估与风险应对
(一)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是通过风险辨识、风险分析、风险评价的方式对企业经营过程中存在的内部、外部风险做出评估的过程。管理者需要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制定恰当的风险管理策略。
1.风险辨识
风险辨识是查找各业务单元、各项重要经营活动和环节以及重要业务流程中是否存在风险、存在哪些风险的过程。
2.风险分析
风险分析是对辨识出的风险及其特征进行明确的定义和描述,分析和描述风险发生可能性的高低、风险发生条件和风险特征的过程。
3.风险评价
风险评价是评估风险对企业实现目标的影响程度和风险价值的过程。
(二)风险应对
风险应对是将风险评估中发现的对企业经营存在潜在不利影响的风险降低至可接受的低水平的过程。正确应对风险是企业风险管理的核心环节,也是实现风险管理价值的必然要求。
1.提出风险管理解决方案。风险管理解决方案根据来源可以分为外部解决方案和内部解决方案。外部解决方案即将相关业务或环节通过外包等方式转移到企业外部,这样相应的风险也就不复存在;内部解决方案就是通过实施风险管理策略、强化组织职能、完善内部控制、采取风险理财措施等方式化解风险。其中,实施风险管理策略可以使用以下工具:风险承担、风险规避、风险转移、风险交换、风险转换、风险对冲、风险补偿和风险控制。
2.落实风险管理解决方案。主要有以下措施:转变思想认识,高度重视风险管理工作,并认识到风险管理工作并非某一个部门的责任,而是企业全体员工的职责所在;明确各方分工责任;对风险管理解决方案进行持续的监督与改进;将风险管理纳入绩效考核评价。
五、财务管理活动的监控
对财务管理活动的监控包括内部监控和外部监控。
1.内部监控要求:(1)财务部门员工在工作时认真核对、仔细检查工作材料;(2)财务部门负责人以及恰当层级的管理人员在审批与复核过程中,避免因信赖、懈怠或时间过短等因素造成审批、复核的疏忽和遗漏。
2.外部监控包括风险管理部门监控、第三方机构专项评价、具有行政权力的政府部门监督。风险管理部门监控以风险管理报告(及类似性质文件)的方式为主;第三方机构专项评价以出具专项审计报告、鉴定报告、评估报告的方式为主;政府部门以行政决定、命令和处罚的方式为主。